关于记者演讲稿模板汇编7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你有了解过演讲稿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者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者演讲稿 篇1从事新闻工作整整20xx年了,说实话,许许多多事情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唯独有那么一两件事,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底,这些事情教育我,拥有爱心和责任对一名新闻工作者是多么重要。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晚,是星期天,我在单位上夜班。正当我急急地赶写着“昨夜今晨”的稿子时,热线电话铃声突然响起。电话的那头,传来一位女士焦急的声音:广播台的同志,快,快,帮帮忙,我的儿子不见了,走丢了!他才8岁呀,怎么办呢,怎么办?这位女士边说边哭出了声。我抬头看了一下墙上的钟,时间已经过了凌晨。迷路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新闻价值,我压根儿不想浪费时间了解详细情况,说实话,那时我想得更多的是怎么早点写好稿子早点回家。于是,我用一种不卑不亢但事后想来是多么冷漠的语气打断了她的哭诉,对她说:孩子迷路了得赶快报警,要找警察,明白吗?电话那头的哭声戛然而止,静默了那么一两秒钟后,电话挂断了。
写完稿子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多了,和往常一样,我没有多想什么,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几天之后,平湖的一位民警来访,偶然说起,一个小男孩,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寄居在平湖城关镇亲戚家。他的妈妈在乍浦打工。妈妈为了多赚一点钱,没日没夜地加班,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看他。他多么想妈妈啊。一个星期天下午,男孩作了一个重大决定,要到乍浦去找妈妈!他想,只要沿着公路走,就一定能够到乍浦,能够见到妈妈。可是,对一个才8岁的孩子来说,乍浦是多么遥远啊,他迷路了。天完全黑了,他又冷又饿又怕,在公路上徘徊……他想,也许他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男孩的母亲,在深夜下班之后,从亲戚那里得知了孩子不见的消息。心急如焚的她不知如何是好。平时宿舍里没电视,只有一台收音机,她想起了电台的那个号码,她急急地拨了过去……可是,她得到的回答是应该找警察……她试着找警察,可对一名外来打工妇女来说,谈何容易。等到民警得知消息,辗转找到她的儿子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孩子晕倒在路边,睫毛上的泪水已经结成了霜花。孩子被火速送到医院抢救,还好很快就苏醒了,母子相见,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有泪水像潮涌一般,流个不停……
得知这一切,我坐在那里,像是被电击了一样,我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我真想给自己狠狠的一拳!并没有人知道那个晚上接电话的人就是我,可我无法原谅自己。在那个晚上,我本应该给予这位母亲及时的帮助,哪怕只是告诉她一下派出所的电话,也许就可以大大缩短找到孩子的时间,而在被耽误的这段时间里,孩子随时可能发生不测……
我开始反思,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是什么?特别是当你被一些所谓的光环所笼罩,晕晕然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究竟什么是你的立身之本?
后来,又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事情,我终于领悟到,选择了新闻工作这一职业,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将与从前的你不同,你在朝着另一个人,一个品质上、质量上更高的人靠拢。而这个人,最应该拥有的就是爱心和责任!
记者演讲稿 篇2“好新闻,现场是关键。”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xx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记者演讲稿 篇3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驻马店西平县人,20xx年从部队退伍后到深圳打工当小区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个采访任务,要求马上赶往深圳,当我见到李到信时,我惊呆了,他浑身高度烧伤,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与死神做着顽强的搏斗。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区一栋高层住宅突发火灾。警报响起,正在轮休的李到信听到后,找到一个灭火器迅速赶到火场,在他撞开房门的一瞬间,巨大的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来,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来再次冲进烟火弥漫的房间,救出了两名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业主,并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他们。紧接着,他再次冲进屋内救人,就在这个时候,煤气罐发生爆炸,他瞬间被淹没在火海中。
消息传到驻马店,家乡人民非常关心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小伙儿,立即组织人员赶赴深圳协助救治和慰问。在医院里,主治医生杨维琦告诉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超过了50%!抢救和治疗期间,李到信先后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复手术,头肿得像气球,甚至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时,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仅31岁的李到信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与死神搏斗的60天里,我们采访组数次前去探望他。我亲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痛苦地挣扎,也看到了他对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儿子才1岁,结婚8年,因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离多。出事后,妻子于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床前,希望他醒来时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时候,我们问他伤这么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去救人吗?他说:“还救。”
4月29日,英雄魂归故里。因为我们的报道,整个河南、整个中国都在传颂他的故事。当载着他骨灰的灵车缓缓驶近家乡时,数万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横幅走上街头,迎接英雄回家。
记者演讲稿 篇4我20xx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要做 “3·15消费维权”节目。有人问我,你为什么爱做调查节目?为什么喜欢暗访?我说,这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我明白我是谁,知道为了谁。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与灵魂,也是新闻传播的基石,而3·15维权节目,正是最要求用事实说话的节目。从20xx年至今,我拍摄播出曝光类节目120余个,从20xx年到20xx年连续8年参加3·15晚会。我和同事们一起寻找事实、揭秘真相。当然,这个揭秘的过程,也是一段危险的旅程。
你砸别人饭碗,别人就要你的命。
……此处隐藏716个字……应暂时保密。就这样小王坚持了下来,拍到了大量过期食品原料以及公司修改日期的方法,以及一幕幕让人震撼的场景。
我们“3·15”团队从20xx年开始,已经制作了一千多期调查类节目,曝光了数百家违法、违规企业以及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受过无端的诬陷,生命受到过威胁,更有胆大妄为者叫嚣着要买记者的人头。面对危险、辛苦,我们也曾灰心、难过、害怕过,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我们明白我们是谁,我们为了谁。
记者演讲稿 篇5今年暑假,我带领五十多名小记者去新乡军训,到了训练基地,其他孩子很快进入了角色,只有这个小男孩特别黏人。面对他的一个个问题、一阵阵哭泣、一滴滴眼泪,我想批评他又有些不忍,尽量让语气放舒缓些、让笑容更灿烂些、让眼神更温柔些,从擦去他腮边的泪珠到一个鼓励的拥抱,从洋溢着真情的沟通到入睡前的小故事……就这样,在他离开父母的第一个夜晚,他从哭泣到微笑,又从微笑进入梦乡。那天夜晚巡查寝室的时候,我看到他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温情。
一周训练结束了,我们坐上了返程的大巴车。其实,孩子们并不知道,在这些小记者中,有一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在快到驻马店的时候,儿子走到我座位旁边叫了一声“妈妈”,顿时,所有孩子的嘴巴都变成了“0”型。那个曾经爱哭的男孩带头问道:“张老师,你为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他是你的孩子呢?”我说:“因为我是带队老师,也是你们所有孩子的临时家长,为了怕你们想家而影响训练效果,我和儿子有个约定,那就是要和大家一样叫我张老师,而且不能被看出来。”我一字一句地说着,渐渐地,车厢内安静下来,我看见很多孩子眼里闪着盈盈泪光。后来那个男孩的家长告诉我:“张老师啊,太谢谢你了,你知道孩子一回来怎么说吗?他说报社的张老师教会了他怎样独立生活。”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作文当中这样写道:“那天训练结束后,我又渴又饿,脚上磨出的血泡疼痛难忍,妈妈并没有特别安慰我,我心里很委屈,好几次都想流泪。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我看到那么多小记者是如此喜欢、如此信任我的妈妈,我才知道,妈妈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她的工作和我同龄的小记者们!”
因为工作忙,我和同事们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虽然失去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温馨时间,但是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喜悦的笑脸,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脑海里只有一个字,“值”。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因为我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
记者演讲稿 篇6记者到底是怎样一种职业?如你问我为什么想做一名记者,接下来我讲给你听。
邹XX是正阳县慎水乡贾余村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20xx年10月,他71岁的父亲突发疾病撒手人寰,留给他的只有两间漏雨的瓦房和一个患有重度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傻妈妈”。年仅13岁的邹XX不得不一人撑起这个家庭,洗衣、做饭、干农活、照顾妈妈。我们采访时,XX刚好放学,13岁的他身高1.4米,体重只有25公斤,看上去要比同龄的孩子瘦得多。看着他在破乱不堪的小屋中熟练地淘米做饭,那种穷困到无奈的情景让同样出身农村的我也感到心酸。下午,我们去小XX就读的学校采访,小XX正在讲台上朗读他写的作文。他说,爸爸在时,我不需要照顾家;爸不在了,我与妈妈相依为命,我洗衣、做饭、干农活,我是我们家最厉害的人!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带妈妈去世界旅游,让妈妈成为幸福的人!
小XX的事迹在我台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是我从业以来最开心最难忘的一刻,我第一次觉得记者职业是如此伟大而有意义。而这个与我无亲无故的小男孩儿也从此烙在了我的心坎上,成为我时常想起的人。
除了这位乐天知命、好学苦读、立志让妈妈幸福的小XX,我常常想起的还有15年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义务为学生教授音乐课的朱玉梅老师;父亲不幸残疾、在母亲的辛苦供养下考上大学、毅然弃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大学生军人王汉禹;18年来不离不弃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用瘦弱的身体撑起苦难的家、用无悔的坚持诠释夫妻真爱的农村妇女邓小想。
一张张可亲可敬的面孔,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时刻都在提醒着我、鞭策着我,有一个声音在呼唤:我不能停下,我们要去传递更多的爱心,传播更多的正能量,要真真切切地倾听群众呼声,要扎扎实实写好每一篇稿子,要本本分分做好每一篇报道。
记者演讲稿 篇7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小主人报的小记者吴xx,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我的小主人报生活”。转眼间,我已在小主人报度过了三个春夏秋冬。回望走过的一步步脚印,百感交集。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滴,才造就了今日我的自信、勇敢与不服输。在这里,我体会过苦的青涩,也品尝了甜的甜蜜,总而言之,小主人报,是我终身的良师益友。
犹新的记忆,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打开记忆的枷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初入小主人报时的场景。那时候的我,只与熟人交谈甚欢,与陌生人却两眼漆黑,不善与之谈话。而小主人报那陌生的环境,却让我倍感亲切和温馨。踏入一班的教室后,更让我眼前一亮:并不压抑的气氛,反而还带着丝丝愉快,蓝帘白墙,小巧玲珑的装饰品以及一张张带满祝福和向往的寄语卡让我骤然一新。原本还存在在心头的紧张感不知不觉中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种不明由来的轻松和快乐。
小主人报的生活也让我感受到了充实。采访气象站,游览故宫长城,了解小主人报的种种故事,让我感慨万千。我依稀还记得,在小主人报,是老师的鼓励,让我拿起了渐渐生疏的铅笔,将幻想和眼睛以及心所看、所感受到的美丽景色用所学不多的词、句、成语,来描绘下来。正是这样,我又爱上了读书:从杂志到图书,再到古典民著,我所积累的知识越加丰富,文笔也有所提升,并在小主人报拿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看着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成功,不由欣喜万分,越战越勇,我始终相信,我成功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这种信念一直激发着我,使我不再畏惧失败,长风破浪,有了美好的梦想;第一次的烧饭,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学会了炒蛋;第一次的梳头,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摆脱了那乱蓬蓬的鸡窝头,学会了简单清新的马尾辫;第一次的采访,经过无数次的退缩、被拒绝,终于胆大起来,首当其冲,迈出了第一步······无数的第一次,接踵而来的失败,让我渐渐地成长,就像是数不清的雨滴终会成为大海,我亦是如此。是小主人报的磨练,使我曲折的人生道路遍地开花,春色满园。“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小主人报让我明白的道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难以忘怀。
此外,我还坚持地发微博,虽然不是微博总数第一,可也突破了二百条的防线。我一定还会再接再厉,完成五百条的微博总数的。
在小主人报,我还广交朋友,小伙伴们的陪伴和笑颜是我最大的动力。古人云:“有朋自由远方来”这真是一点儿也没错。在小主人报,五湖四海的同学都欢聚在此,共同分享成功和喜悦。小主人报,给予了我很多知识与道理,是一本翻也翻不尽的书、源泉;小主人报的故事,更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
这就是我的小主人报生活。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