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还生动具体的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后隐藏着李老师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无忧虑地剖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灵的另一面,发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别是书中所列举的宁小燕自杀这件事例,读后让人为汗颜,一个纯真而又优秀的花绣少女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我产生了深深的感想:当今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2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铸就辉煌,爱心唤醒无穷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去一遍遍的教导孩子们;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无微不至的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因为有爱,我们才愿意费尽心思去和学生心连心。既然是这样,那就让我用爱心幻化成久旱的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干涸的心灵,让我的爱在每一位学生的心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不忘初心的灯塔,有了它我不会迷失方向。在读过《爱心与教育》之后,让我对这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开心并且毫无抱怨的守在这群可爱的学生身边,正是因为我具备了一颗童心,才能让我像大哥哥一样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分享他们的悲伤和失落,这使我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更近一步,在学生心里埋下最美好的种子,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让世界都因他们每一个人的存在而幸福。
在一次意见箱学生的来信中,我发现他们的可爱,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其中小陈同学这样写道:“杨老师,带我们去实验教室,这节课是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以后再也不喝生水……这真是一场奇妙的科学!”看到这些话语,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成长了起来,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同时要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要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正确指导。通过更多的鼓励与关心,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还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平等,我们作为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师不是万能的,我们只是在某方面比孩子们先行一步。我们要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抓住更多的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往,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尽量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在对数学知识点中的理解,同学们的理解有多种思路,要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思想。
“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让同学因我的而感到幸福”这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希望并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愿把这一生都献给孩子,用爱去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挚的朋友,通过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为培养祖国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3读了李镇西同志写的《爱心与教育》,我感慨万分。说起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当教师多好,教师是个崇高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教师的职业最崇高,还因为他们生产的产品是世间最高级的产品——人才。人本身就是宇宙间已知的物质的最高级形态,人对于人身的认识又还远远不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事人的教育更是一种艰苦的、带探索性的,后果往往难以完全确定的劳动。
那么怎样实施教育,实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又是目前大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过去的教育最看重的可能就是成绩单,分数,高材生等等吧。现在还是有很多老师、家长把分数、名次看的过重,而忽略了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级学校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 ……此处隐藏12653个字……读书心得13
寒假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一书,通过阅读该书,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教育之路还很漫长,能有这样的材料给予帮助,我想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之中将会完善我的的工作,现就对这本书的感受总结如下: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书中用一篇篇独具爱心和思想性的记实文章,折射出他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的教育思想历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的创新。我陆陆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很多事例对我可谓受益匪浅。“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自问:你为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4本学期我读的一本书是《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优秀生培养
“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现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
培养“优生”的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师不但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而且“一好遮百丑”,把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相反,他们所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教育者忽视了。他们认为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因为教师对“优生”的爱几乎是天生的。但我们对“优生”的认识却未必正确而且全面。
当我们第一次从新生报名册上认识“优生”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并不是自己教育的成果,而是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共同教育的成果。说明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他们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而且,这种“从零开始的教育”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对一般学生相对(注意:只是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1、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2、“优生”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3、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李老师笔下的程桦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二、后进生的教育
“后进生”是指在学习、思想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转化,一直以来是令人头疼的事,而李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师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师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李老师要工作中也正是这样去做的,在教育后进生的同时更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用母亲般的爱使其转化,用班级的集体力量改变他们温暖他们感悟他们。万同同学就是在李老师的这种感召下,由一个“后进生”成长为一名“世界上最可爱的人”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5《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
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
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