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小学作文

时间:2025-08-11 04:19:44
民俗小学作文

民俗小学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小学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俗小学作文1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时节,况且今年的中秋与国庆在同一个假期,更增了不少喜庆的气氛。不禁零星忆起旧长沙的一些关于月饼的旧事来。

长沙南食坊制作月饼,其实在开春之后就已动手作准备。在那个带有浓厚的农业味的社会里,生产的节奏总不会太快。南食坊先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对月饼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储备。诸如果料中的五仁:瓜仁、麻仁、橄仁要去壳,桃仁、花生仁去壳之后还要去皮;及至中秋要来前的一段时节,新鲜猪油要煎好,火腿、瘦肉条要切成丁,还有豆沙、莲蓉、枣泥都是要煮好或炒制好的。从农历七月起,在暑热渐退之时,月饼在长沙就上市了,且眼见着一天比一天生意红火,一直做到八月十五月圆千里共婵娟的时分。节后的月饼如同今日一样是“秋扇见捐,无人问津”在上个世纪30年代前,长沙还只有“油月”、“麻月”、“薄酥月”三种应市,以九如斋的“苏式”和三吉斋的“绍式”最为有名。月饼花色,也只有“麻仁”、“水晶”、“五仁”、“干菜”、“火腿”等简单几种。

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粤菜馆南国酒家在长沙开业,广式月饼才在长沙大显身手,因其皮薄馅多,用料独特,尤以“莲蓉蛋黄”等品种,滋润爽口,颇受长沙食客的青睐,外来的“广月”自此与“油月”在长沙月饼市场中秋色平分。

过中秋长沙除吃月饼之外,还兴吃菱角与藕,赏月时也佐以绿豆糕和薄荷饼。

民俗小学作文2

1.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2. 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3. 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4. 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5.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6.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7. 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8. 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9. 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10. 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11. 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12.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13.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14. 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15. 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16. 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17. 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18. 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19. 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20. 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民俗小学作文3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民俗小学作文4

今年过年,我们去了龙游外婆家。外婆准备了很多年货,样样都体现了龙游的年味民俗。

发糕是这座小城最正宗的“年味”,因为发糕代表了“年年发,步步高”的美好愿景。每逢过年,外婆就在自己家“炊糕”,还在发糕上用“洋红”点几下,喻意好彩头。

八宝菜,即用八种蔬菜混合炒在一起,红红绿绿的,看着很诱人,其实这是为了人们酒肉后清理肠胃的一道素菜。

葱花馒头的味道好极了,它的做法是先把五花肉剁碎,然后再将笋沫和葱花拌在一起,塞进馒头里,蒸熟后就是香喷喷的了。

芋头肉粽是我最爱吃的,它是用芋头和五花肉拌在一起的粽子。

大年三十这天,我和姐姐一起把大门上的旧对联换下,贴上新的。晚上,外婆还送我一个大公鸡灯笼,这也象征着“红红火火”吧!

过年,必然少不了鞭炮,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还有象征着一家人团圆的年夜饭,大家说说笑笑,温馨愉快的吃完了。

外婆家的年味很浓,这个年过的很开心!

民俗小学作文5

喜欢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没一个不热闹的,大人们在家里忙着包饺子,小孩们在门外乐得放鞭炮。

我这个小皮猴最喜欢过年,就是因为一到过年我可以尽情地放烟花爆竹!

记得有一年过年时还下了一场雪,那雪地放鞭炮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一大早,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就把我吵醒了。不久我去外婆家拜年,还见到了哥哥。于是我们哥俩就商量着买了一大包鞭炮去外面玩了。

来到雪地上,我和哥哥把小烟花放在地上点着,这种烟花点着就会转圈,发出“噼哩啪啦”的响声,发出绚丽的光芒,把雪地映得格外耀眼。我们玩得兴起,在雪地上排起一排的烟花,一块点燃了,拿仿佛金黄、橙红的菊花,粉红的杜鹃,紫色的蝴蝶兰,红色的绢花似的烟花使白茫茫的雪地成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吸引了正在这儿走亲访友的大小孩子,人人惊呼着,脸上乐开了花。

我们又抓了一团雪,把鞭炮放进雪团中,鞭炮爆了,雪团也炸开了,点点雪花飞溅开来,好似空中又下起小雪花了。我和哥哥大叫着,欢呼着,开心极了。来到小河边,河面有点薄冰,我们就把点燃的鞭炮扔在冰上,把小河的笑容炸了出来……

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啊!我喜欢过年,我喜欢过年时的声声爆竹响!

民俗小学作 ……此处隐藏1847个字……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俗小学作文11

我的家乡是洛阳,那里有许多习俗,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祭奠死去的亲人,但这里有一个习俗由来已久——那就是贴对联。

新年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因为它象征着团圆。有一个传说说道:新年时,有一个名叫年的怪兽来抢东西,但有一个老爷爷知道,年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逢新年,我们便在门口贴红色的对联,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以防年来侵袭。

20xx年的时候,我就和家人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年。

那天晚上,妈妈,姑姑煮饺子,我和爸爸妹妹便到门口贴对联。我双手紧握对联,妹妹拿着胶水,爸爸带着我们来到了门口。爸爸喊:“胶水!”妹妹赶紧递上去,他又喊:“对联!”我抽了一张给他,只见他一手拿胶水,一手拿对联,把胶水往对联上一挤,“啪”的一声,拍上门框,又照葫芦画瓢,将另一张也拍了上去。然后,甩着大手进去了,边走边喊:“贴——好——了——!”听爸爸这么一喊,大家都跑来看,可在“欣赏”了爸爸的“作品”后,大家捧腹大笑,笑完后,妈妈告诉他:“你贴反了!”爸爸疑惑不解的问:“怎么贴反了?”“对联分上下联和横批两部分,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横批贴中间,你看你是不是贴反了?”姑姑回答。爸爸看了看,赶紧揭下来,重新贴,之后我们一起吃饺子,看电视,一个美好而又甜蜜的新年就这样过去了。

这一次过新年,我不仅知道了对联应该怎么贴,还领略了中国传统的源远流长,连贴一张小小的对联也有讲究。

民俗小学作文12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俗小学作文13

今天,妈妈带我去体育场看“守望民俗,幸福繁昌”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我们来到体育馆里,哇!体育馆里张灯结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找到两个座位坐了下来。

活动开始了,十个表演团队穿着艳丽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体育馆和观众见面。随着一声礼炮声响起,精彩的表演就开始了!表演的内容丰富多彩:唱民歌、舞龙灯、打腰鼓、打铃箫,赢得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表演是舞龙灯。只见六条彩色的“龙”在场地中游动着,玩龙灯的叔叔们只要挥动手中的木棍,“龙”就会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打滚、狂舞、盘旋、围圈,十分壮观。更令人叫绝的是巨龙拼字:两条龙首尾相接,第三条龙从中间穿过,就拼成了一个“中”字。最后,六条巨龙又组成了“20xx”四个数字,观众们不禁拍手喝彩起来。

旱地行舟的表演也很精彩。有十位小丑,穿着黄色的衣服,脸上一半白、一半黑,鼻子上有个大大的黑点,头上扎着小辫,手里拿着扇子,在跳来跳去,原来他们是在帮漂亮的旱船姑娘“划船”呢!他们的动作很搞笑,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旱船旁边有美丽的河蚌仙子在翩翩起舞,如同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张开了翅膀,好看极了!

表演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这些民俗表演不但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能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是非常宝贵的民间文化。”听了妈妈的话,我心想:要是每年都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民俗表演,那该多好啊!

民俗小学作文14

这个国庆节,虽然没有去外地旅游,但是我阅读了本书《中华五千年民俗》。书中详细记载了中华五千年来封建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各种习惯,如节日节气、婚丧礼仪、服饰打扮的由来,让我受益匪浅。

何谓民俗?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国家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可能有迷信成分,也许没有科学根据;但是一直流传至今,这样它必然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那就形成了一种文化、风俗。那它就值得人们去了解、学习,并尊敬它。

通过阅读,使我对祖国民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以前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的文化,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越读越爱不释手,竟然一下全部读完。虽然很多民俗我不能记住,但是我觉得好像和很多人进行了对话和去了很多地方去旅游。我和爸妈沟通,以后有时间一定去这些地方看看(比如20xx年去了桂林,感受了那里少数民族——壮族的民俗;20xx年去连州也感受到了瑶族的民俗),更加深入了解这些文化,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民俗小学作文15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民俗小学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