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时间:2025-07-30 10:28:44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

阿拉的年夜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阿拉宁波人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呢!老话说得好:“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岁”喜庆的气氛延续到元宵节。最让我们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顿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年夜饭啦!

年夜饭的准备,从大清早就开始了。瞧,各家各户去菜场进行大采购“鲳鱼,透骨新鲜。”“买点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这红膏……”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购置完成后,打道回府。这时,阿拉宁波的厨房恐怕已经忙成一团,准备年夜饭了。

制作年夜饭时,小孩子能参与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汤圆了。据传,汤圆起源于宋代。现在,宁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鸭狗,还流传着“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圆缸鸭狗”的顺口溜呢!一般来讲,传统的芝麻汤圆需要准备糯米粉团、猪油、黑芝麻馅材料,先把糯米粉团分成数十块,再把猪油馅和芝麻馅搓成小球,手指钻洞,把馅料放进去封口,揉搓成圆,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脸上、手上沾满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对包汤圆这事儿还是乐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看着锅里寓示着“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也满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琅满目:热腾腾的暖锅讨了个新年的好彩头,蕴含着团圆红火的寓意;鲜爽嫩滑的咸菜黄鱼汤让人们不禁咋舌;年糕预示“年年高”,咀嚼着绵软的年糕,就像飞上了天般开心;清蒸鲳鱼、腌咸蟹、蒸鳗鲞干……最后每人一碗汤圆。全家围坐一起吃顿年夜饭,这一年的辛苦烟消云散,未来的一年充满期盼!

在阿拉宁波,春节洋溢着欢声笑语,不知此时的他乡,又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2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年年的元宵佳节,晚上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都要兴高采烈地去赏灯。今年因为疫情没有闹元宵,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元宵节观灯的情景……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节日的夜空彩灯一闪一闪,就连树都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到公园赏灯,特别是我家的淘气妹妹一出门就消失在花灯中。

公园到处是花灯,空中挂着的精巧别致,广场上摆着的辉煌壮丽。各种各样的造型,从远处看去简直是一片花灯的海洋。花灯按类排列,有猜灯谜系列,动物系列,故事系列……让人目不暇接。

我正陶醉在花灯的世界中,耳边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奶奶,快看,大胖猪!”我回过头,只见有个小男孩指着一盏肥猪灯,手舞足蹈,看样子甭提有多高兴了。在“猜灯谜”区,一位大哥哥盯着花灯上的字谜兴致勃勃地猜着,猜这个不是,猜那个也不是,时而还和旁边前来观赏的人讨论着……

我随着人流往前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她看着前方龙飞凤舞的花灯,激动的说:“今年的花灯好美的,比往年还要好!”我看着那飘亮的凤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啧啧赞叹,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

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花灯尽头,一看时间已到半夜,时间过得好快啊!所有赏灯的人们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徘徊在公园里,不停地拍照……

元宵节的灯会,多么令人神往啊!但愿疫情早日结束,祖国从此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年年都有美丽的灯会!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3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日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完美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能够捏成不一样样貌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貌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之后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当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4

一提起清明节的习俗,人们脱口而出的必定是“扫墓”、“祭奠”。可在我的家乡江苏,最热闹的还要属“撑会船”了!

按照我们江苏的规矩,在节日当天,家家户户的男人们会聚成一团,进行“撑会船”的大型活动。会船围绕着中间的三条主船进行赛跑,三条主船上悬挂着三角龙旗,这是当地会船上一个标志性的旗帜。每一条会船上,撑船的人是左右两排的,若仔细看,大家撑得竹篙篙头上绑着红色和绿色的彩绳,求个吉利。

“撑会船”这个习俗也有一番来历呢。相传,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由楚州奔赴兴化,驻军于缩头湖相连的水荡中操练水军,并多次与来犯金兵激战于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不少英雄葬身于此。就这样,老百姓为祭奠身亡战士的英魂,每年清明节开展撑篙子船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习俗。

以前常常听爸爸给我讲撑会船的比赛现场,不过好在,我也亲眼看到过激烈的比赛现场。“咚……咚……”随着有力的鼓响,几十艘龙篙子船上百十个小伙子,立刻挥舞起那结实而粗壮的、赤裸着的胳膊,忘情地、没命地摆动着那细长的竹篙,使出浑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飞扬的小伙子们,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每一声口号都动人心弦。刹那间,大家都成了粗狂豪迈的汉子,一个个涨红了脸,鼓起了腮帮子,全身积蓄的力量都喷发出来……一艘艘龙篙子船犹如一只只离弦的箭,飞速赶超着对手,在威风凛凛的“龙头”的带领下,摆动着龙尾,直冲终点。这时,观众们也不闲着,大家都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助威着,这此起彼伏的声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撑会船”活动可真热闹!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5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 ……此处隐藏3391个字……

我记得听奶奶说过,“三月三”的来历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叫刘三姐的女子唱歌婉转动听。但是他拒绝了地主娶她为妾的请求,于是地主对他恨之入骨,一次地主派人来杀流三界。刘三姐为了不连累他人,就纵身跳下河,突然,一朵祥云飞到他的脚下,她竟飞到了天上,成了歌仙。为了纪念刘三姐,就在农历三月初三对唱山歌,以此纪念。

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这个活动,场面比我想象的震撼多了,男女同胞们都身着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装,男同胞们头顶绑着一条黑色头绳,将小伙子们的精神劲展现的淋漓尽致。女同胞们则头戴官帽如扇子一般,五彩斑斓,给人一种娇羞却又不失大方的感觉。男同胞们唱一句声音洪亮,气势强。女同胞们就接一句声音甜美又清脆。我偶然发现其中一位男同胞一直痴痴的望着其中一位女同胞,好像有点中意的样子。女同胞似乎看出了什么,一直脸红,低着头害羞及了同胞们的欢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快乐的气氛渲染开来。

我觉得“三月三”歌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歌舞会,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的精神,一种文化的精神,一种传统的精神!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2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山西忻州,忻州有很多有趣、好玩的风俗习惯。

过春节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蒸花馍。精致美观的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当地的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图个吉利。花馍能够捏成各种形状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等,应有尽有,连工艺复杂的龙凤都能捏出来。一个花馍,简直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说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在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娴熟地揉搓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做十二生肖!”她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栩栩如生。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还听奶奶说,“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民间艺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不该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研究,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3

在世界各地红白喜事都会以当地独特而盛大的习俗进行庆祝。而在我的家乡——东阳乡下,每当建好房子主人都会在房顶往下丢馒头以示庆祝。在热气腾腾的馒头里面还能找到二元、十元甚至能找到二十元。我非常幸运,今年的腊月十八在外婆家赶上了这样的盛事。

那天一早妈妈就把我叫起来,我看了一眼才7点半,为了能抢到馒头我忍了,痛下心来和床告别,脸都没洗,我们就拿着一个袋子出门了。

到了那里却稍有些晚了,本以为马上过年了没人来,可以让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捡几个馒头。到了那儿才发现什么叫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全都是人。妈妈跟我说来抢的人越多说明这户主人家人缘越好。

8点一过电子鞭炮骤然响起,这是提醒还没出发的父老乡亲们,马上扔馒头了,大家快来啊。等鞭炮声停止不久,一个个红包雨从房顶飞了下来,当我抬头准备接时才发现别人都是有备而来的,好多叔叔伯伯手里都拿着三米长的网兜在半空中拦截馒头。

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文雅气质还是因为衣襟整洁,反正楼上的那些人一直朝我的方向丢馒头,但我还是没有抢到,因为都被那些长网兜给半路拦截了。甚至有人还抢了我到手的馒头,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我的外婆还是还是非常厉害的。我、妈妈、舅妈三人才抢了5对馒头,外婆一人有10多对,大丰收了。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我很少有机会能参加这些习俗,虽然过程有点粗鲁,我的脚被踩了好几脚可却很好玩。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回来抢馒头。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4

我的家乡是温州,温州的海鲜是有名的。

我们温州过年的十大习俗是:1冬至吃汤圆2晒酱油肉和鳗鲞5捣年糕4祭灶5掸新6贴春联7分岁酒8开门炮9拜年10穿新衣

以上10点是我们温州人在过年时会准备的事情。

在我们的温州的传统节日有:1、正月初一春节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5、二月十五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地藏节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7、九月九日重阳节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们家乡的节日与习俗。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5

我的家在福建晋江的一个小村子上,那里便是“三乡村”。那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却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尤其是过年时我们的"跳火群”。

说起跳火群在我们家乡可是家喻户晓。家乡的男女老少都要跳火群,跳火群在我们那儿是一般指跨年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跨火群。当我们跨过去的时候,代表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也代表来年万事如意,步步高升。

但是跳火群也有它自己的规矩:小男孩跳火群时必须要爸爸或者爷爷抱着跳过去。而在我们那里女人和小女孩是可以免掉这个隆重的仪式的。如果你怀着好奇心也可以去试一下。

在我的家乡不只有跳火群,还有放烟花和放鞭炮这个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对于大人来说,可能毫无在意,可这件事对于小孩子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当我们要去买烟花时,隔壁家的小孩都不忍投入,羡慕的目光。

当你吃完饭走出门就会被这个场景所吸引:小孩们有的追逐打闹,有的在玩仙女棒有的在放烟花还有的爬到屋顶上仰望缤纷多彩的天空。最让人吸引的地方就是那美丽的夜空了。夜空中原本似湛蓝,但因为许多烟花的到来,而变得独具一格。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花朵,让人不由得多拍几张照。

除此之外,我们家还有许多的美食和风俗。虽然我的家不起眼,但是它有它独特的特点。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