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时间:2025-07-17 08:25:45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留守儿童工作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目标要求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潜能、培养健康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三、具体安排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募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政教处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在教学楼下设立悄悄话信箱,每周五开信箱,阅后并给与回复。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两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帮扶教师必须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的家长职责和“三个二”的具体要求,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

“三个二”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两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两次;每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两次

8、学期末,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帮扶学生的情况,写一篇经验总结上交政教处备档。对落到实处,认真撰写论文的,期末考核加分;对敷衍了事的者,则在期末考核上扣分。

四、德育成果

经过近一年来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像张从梅这样的优秀教师,三年如一日,照顾一位来自四川雷波的贫困学生,当起了“知心妈妈”。一直那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着……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2

一、主要目标

通过对留守孩子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依据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之有效活动,为留守孩子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主要工作:

1、开学初,各班收集“留守儿童”名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

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责任。

3、学校通过少先队、学生会等组织,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增进同龄人的了解,弥补亲情和关爱的不足,让留守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

4、设置“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刻苦学习。

5、强化规范教育,开展“五个一”活动: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好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个好学生。

6、班级每月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会,关心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开展献爱心和为留守儿童联系爱心协会等活动,为贫困的留守儿童解决生活费。

8、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经常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待“留守儿童”要有爱心。不能讽刺、挖苦和歧视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欠佳的“留守儿童”。建立谈心制,做好谈心记录。

9、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学校本着“关爱班级留守儿童”原则,将留守儿童分解给相应任课教师,要求各任课教师每月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并做好记录,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着重进行矫正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10、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进行心理疏导,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尊重,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3

一、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一是成立关爱留守妇女儿童领导小组。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经党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卫生院长、派出所长、财政所长、民政干事、妇联干事、计宣站长、党委政府秘书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组建“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根据上级妇联的文件精神要求,镇党委、政府计划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妇女之家”。全镇预计建设5所“留守儿童之家”,10所“妇女之家”。

三是组建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我镇准备组建以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村组干部为主体的专职和兼职服务队伍,以教师、医护人员、民政和公安人员为主的志愿者专业服务队伍,以社会各界关心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人士为主的社会志愿者队伍。

二、搭建平台,推进服务。

一是健全档案,规范管理。我镇妇联将利用节假日大批务工人员返乡之际,依托村支部、村委会,及时摸清并掌握留守家属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留守儿童家长姓名、外出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基础情况,完善留守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监护人登记表,建立外出务工农民家庭情况档案。二是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在服务 ……此处隐藏5648个字……、沟通的桥梁。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留守儿童之家”特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和电脑视频,让他们能与父母面对面地谈话、交流。并组织留守儿童配合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悟真情,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

(4)、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和班级博客,搭建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为了更好地让留守儿童家长及时、如实地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及活动情况,学校将近期开展的活动及时上传校园网站,并在各班级博客中开辟“留守儿童之家”专栏,设置本班留守儿童个人照片、信息资料及日记习作等,定期将每个儿童近期好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在博客里公示出来,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构建“学校、教师、家长”三结合的教育模式。

4、丰富课余生活,创造和谐关爱的成长环境。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项活动。

(1)、安排“留守儿童之家”开放时间,让留守儿童在活动室内自由活动,增进彼此感情,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馨。

(2)、开设手工、绘画、电子琴、篮球、乒乓球等兴趣小组,每周二、周四下午,指派专业教师进行辅导训练。

(3)、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生日聚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

5、定期评选留守少儿之星,增强榜样示范力量。

学校每学期评选2次留守少儿之星,向全校学生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全校学生学习他们自主自理、自强自立的精神。

6、开展“圆梦活动”,实现留守少儿小小的愿望。

7、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7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见另一表格)

②分工负责,确保措施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方案实施

①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领导成员人手一份,确保按方案逐步实施。

②定期召开会议,每月讨论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关爱行动的记录。

④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绩效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关爱行动中做出优秀成绩的,年终给予优秀班主任的优先评选。

⑤年底各班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写一份关爱行动的小结。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五即要做到“五个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清楚。四即“四个优先”: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有限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三即“三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二即双管理:实行班主任与第二监护人协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党员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强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成为主要内容。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要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留守儿童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